互联网+明厨亮灶+AI智能抓拍系统方案

互联网+明厨亮灶+AI智能抓拍系统是需围绕视频监控、AI算法、数据传输与平台管理四个核心环节展开,结合政策要求与实际应用场景,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监管体系。以下是具体实现办法:

互联网+明厨亮灶+AI智能抓拍”系统是需围绕视频监控、AI算法、数据传输与平台管理四个核心环节展开,结合政策要求与实际应用场景,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监管体系。以下是具体实现办法:

一、系统部署

1、监控点位规划

关键区域覆盖‌:在烹饪区、洗消区、备餐区、食材储存区等重点区域安装高清AI摄像头,确保无死角监控。例如,烹饪区需覆盖灶台、油烟管道,洗消区需覆盖餐具清洗与消毒设备。

设备选型‌:选用支持4K分辨率、H.265编码的摄像头,适应后厨高温高湿环境(IP65防护等级),并具备红外夜视功能,确保24小时清晰成像。

存储与回放‌:配置NVR存储设备,支持30天以上视频存储,帧率不低于25帧/秒,满足事后追溯需求。

2、‌网络传输优化

有线+无线备份‌:食堂内部采用千兆以太网传输,关键区域部署5G/物联网专网作为冗余备份,防止断网导致监控中断。

数据加密‌:采用AES加密算法,对传输中的视频数据进行加密,防止数据泄露。

二、AI算法集成

1、核心算法配置

人员行为规范‌:

厨师帽/口罩识别‌:通过人脸关键点检测,结合厨师帽/口罩区域特征分析,识别未规范穿戴行为。

玩手机/抽烟检测‌:利用手势识别与屏幕反光检测,结合时间阈值判断违规。

离岗预警‌:结合人脸追踪与区域定位,判断关键岗位(如烹饪区)人员是否在岗。

环境安全监测‌:

鼠类/害虫识别‌:通过图像分析动物形态与运动轨迹,结合红外感应,预警有害生物入侵。

垃圾桶满溢检测‌:结合体积测算与图像填充度分析,预警垃圾清理需求。

食材与操作合规‌:

生熟混放识别‌:通过物体识别技术,区分生食与熟食区域,防止交叉污染。

添加剂使用预警‌:通过称重传感器与AI识别,监控非法添加剂投入。

算法部署模式

前端AI芯片‌:新装摄像头直接搭载AI芯片,实现本地化实时分析,降低延迟。

云端大模型‌:存量设备通过云端大模型算法赋予智能分析能力,支持多算法并行运行(如同时检测鼠患、未戴口罩等)。

三、平台建设

平台架构设计

四级贯通系统‌:构建“省—市—县—所”四级联动的“阳光智厨”平台,接入学校食堂、集中用餐单位及社会餐饮后厨视频监控,融合主体登记、信用评级、日常监管等数据,形成“一屏总览”的全景画像。

功能模块‌:

视频监控‌:支持实时查看、历史回放、多角度切换。

智能抓拍‌: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并抓拍证据。

风险预警‌:根据危害程度分级推送(如一类风险即时预警,二类风险限期整改)。

闭环处置‌:AI抓拍违规行为同步推送至餐饮主体和属地监管人员,逾期未整改的自动亮黄牌/红牌预警,并联动“三书一函”线下督导。

多角色应用端口

监管端‌:教育/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大屏或微信小程序实时巡查、督办风险。

管理端‌:学校通过管理后台自查隐患、溯源台账,生成动态电子巡查台账。

公众端‌:家长通过APP查看后厨直播、菜单、营养分析,支持投诉举报。

四、政策与标准适配:合规性保障

数据安全认证‌: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,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及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要求。

隐私保护‌:对后厨非监管区域(如员工休息区)进行画面模糊处理,家长查看直播需实名认证。

标准对接‌:支持GA/T1400、私有SDK协议的人脸抓拍机接入,兼容ONVIF、RTSP标准的高清网络摄像机。

五、案例参考

覆盖范围‌:X省1.4万余户餐饮服务主体(含学校食堂、外卖商户)接入系统,视频设备超5.1万路。

技术效果‌:AI识别准确率达95%,累计抓拍违规行为6.3万批次,风险处置效率提升60%。

创新点‌:

“双推送、双提醒”机制‌:违规行为同步推送至餐饮主体和监管人员。

信用评级联动‌:将家长评分、投诉数据纳入企业信用评级,形成监督闭环。